
Queerology
Podcast door Q 播客製作委員會
歡迎收聽 Queerology 的 Podcast 節目! 由共筆部落格 Queerology 製作。自 2012 年起,我們結合了約 20 位作者一起寫作,定期分享性別議題大小事。每周推出,包括30分鐘的長篇節目,深入討論特定性別與社會議題,以及小型時事對談SmallTalQ,回顧近日重要、有趣甚至驚人的國內外時事。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記得訂閱喔~ 有任何意見也歡迎寫信到 queerology@gmail.com
Probeer 3 dagen gratis
€ 9,99 / maand na proefperiode.Elk moment opzegbaar.
Alle afleveringen
100 afleveringen
在討論性別暴力問題時,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是Not All Men。這句話一開始相對於me too而出現,在女性透過me too這個標籤表達性別暴力的一種普遍性的時候,男性則企圖主張,並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是「性犯罪預備軍」,性別暴力這個問題或許不應該以生理性別作為唯一的討論標的。與此同時,有些女性則對於Not All Men這樣的論述感到反感,認為這「放錯重點」,因為不管是不是all men,問題是「men」。然而,與其討論到底是不是All Men,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問題是,why some men? 本集重點: → 男性都是「魔族預備軍」嗎?當我們討論父權社會裡的男性,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 男性是如何變成男性的? → 某些男性為何傷害女性,男性需要的是同理心教育嗎? → 在性別身分流動,與性別互動樣態愈發多元的今天,我們如何討論性別? 更多訊息請見部落格文:https://queerology.net/2025/05/16/smalltalq-107/ [https://queerology.net/2025/04/18/smalltalq-107/] 支持我們: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點下訂閱,期待我們下一集的節目;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前往 https://tinyurl.com/5xsecc9z, 請我們喝杯咖啡。

都說好萊塢近幾年來重視平等與多元,但實際上電影作品真的更平等多元了嗎?統計數據說,雖然比之前要好一點點點點點點,整體來說還是沒有太大改變,而這些統計很多是基於貝克德爾測驗的三個問題來收集的數據。什麼是貝克德爾測驗?怎麼來的?又可能有哪些問題?一起來聽今天的【na也不是】。 本集思考點: → 什麼是貝克德爾測驗? → 影視作品裡真的比較性別平等了嗎? → 女性角色代表性 ≠ 作品內容的性別意識 → 各領域都需要自己的「貝克德爾測驗」? 更多訊息請見部落格文:https://queerology.net/2025/05/09/n006/ 支持我們: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點下訂閱,期待我們下一集的節目;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前往 http://queerology.net,點擊頁面上的QR碼 ,或是透過這裡 https://tinyurl.com/5xsecc9z 請我們喝杯咖啡。

今年年初台灣的社群網站上出現了關於「嘻哈音樂是否厭女」的討論,饒舌歌手楊舒雅發表了一首名為《辱男Freestyle》的歌曲,反擊這樣的文化,與此同時,則有人認為嘻哈音樂的本質是「自我表達」,「政治正確」的思考不應該干預「創作自由」。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想要來聊聊,嘻哈音樂是否厭女,又是否可以厭女。 本集重點: →「厭女」是嘻哈音樂的本質之一嗎? → 在某些長期專屬於男性的領域中,「厭女情結」如何成為工具,繼續排擠女性的參與 → 從嘻哈音樂到脫口秀,女性「自我表達」時遇到的高門檻 → 某些女性表達空間,從來不被承認 → 女性的表達空間如何因為個人資源不同而產生差異 更多訊息請見部落格文:https://queerology.net/2025/05/02/smalltalq-106/ [https://queerology.net/2025/04/18/smalltalq-105/] 支持我們: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點下訂閱,期待我們下一集的節目;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前往 https://tinyurl.com/5xsecc9z, 請我們喝杯咖啡。

你知道葉永鋕嗎?2000年,就讀國中三年級的葉永鋕,長期因為個人較為陰柔的性別氣質而遭到同學霸凌,於是傾向在上課時間單獨上廁所以避開同學,最後於4月20日當天在校內廁所滑倒,最後不幸死亡。葉永鋕的死亡驅動台灣社會開始思考性別氣質的多樣性,並催生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在葉永鋕離世的25年後,台灣的性別意識真的進步了嗎?上廁所這件事情變得更自由與安全了嗎? 筆記重點: → 從葉永鋕到妮妃雅,台灣社會對於性別、性別氣質和性傾向的認識與想像是否更為多元自由了? → 男性可以「娘」,但有陰莖的人不能聲稱自己是女性?這樣的標準從何而來? → 性別友善廁所曾被視為「葉永鋕們」的解方,如今卻讓女性感到不安全,為什麼? → 媽媽可以帶小男孩上女廁嗎? Music in the background: Touch Of Love (By David Renda) , from https://www.fesliyanstudios.com [https://www.fesliyanstudios.com] 更多內容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queerology.net/2025/04/25/vnote-26/ [http://queerology.net/2025/04/25/vnote-26/] 支持我們: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點下訂閱,期待我們下一集的節目;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前往http://queerology.net [http://queerology.net/],點擊頁面上的QR碼 ,請我們喝杯咖啡。

在2025年的今天,面對女性主義思想日漸變得主流,來自男權倡議者的反撲卻也越來越激烈的同時,「當一個男孩/男人」的內涵與方式是什麼?為什麼年輕世代的政治傾向愈發分岐,又為什麼面對性別議題,年輕男性和女性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衝突?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想從幾起事件出發,聊聊父權社會中的性別養成。 本集重點: → 抗議麥當勞的女性為什麼遭受攻擊,而男高中生又為何相信「沒有女權的世界」會更好? → 男性正在退後嗎?當代男性遭遇到哪些困境,這些困境又如何影響他們?與此同時,男性的困境是女性主義的錯嗎?「求偶」又會是解方嗎? → 年輕男性越來越保守?網路上的男權倡議者如何透過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答案來吸引年輕男性。 → 性別意識的進步停滯了嗎?面對舊日性別文本逐漸鬆動,但新文本又尚未被建立的時刻,我們應該如何教育男孩和女孩? → 女性應該在緊急避難包裡放置避孕藥與保險套嗎?在今天的性別教育裡,我們如何想像女性的性與性自主? 更多訊息請見部落格文:https://queerology.net/2025/04/18/smalltalq-105/ [https://queerology.net/2025/03/28/smalltalq-104/] 支持我們: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點下訂閱,期待我們下一集的節目;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前往 https://tinyurl.com/5xsecc9z, 請我們喝杯咖啡。
Probeer 3 dagen gratis
€ 9,99 / maand na proefperiode.Elk moment opzegbaar.
Exclusieve podcasts
Advertentievrij
Gratis podcasts
Luisterboeken
20 uur / ma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