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美好時刻》聖言分享

臺語《美好時刻》聖言分享

Podcast door 主言家庭

Tijdelijke aanbieding

3 maanden voor € 1,00

Daarna € 9,99 / maandElk moment opzegbaar.

Begin hier
Phone screen with podimo app open surrounded by emojis

Meer dan 1 miljoen luisteraars

Je zult van Podimo houden en je bent niet de enige

Rated 4.7 in the App Store

Over 臺語《美好時刻》聖言分享

《美好時刻》是由台灣主言傳教會和主言家庭携手編輯的祈禱手冊。我們按照天主教會每日彌撒的經文,透過祈禱和在實際生活的經驗做更深一層的反思,希望祈禱者可以因此而親近聖言,用天主的話來豐富自己的生命,造福家庭和社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e afleveringen

1474 afleveringen
episode 07.05(六)愛我們的教會 artwork
07.05(六)愛我們的教會

07.05(六)愛我們的教會 聖安道沙嘉理司鐸 瑪竇福音九14-17  創廿七1-5;15-29  聆聽聖言   那時,若翰的門徒來到他跟前說:「為什麼我們和法利賽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 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當新郎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悲哀?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 沒有人用未漂過的布作補釘,補在舊衣服上的,因為補上的必扯裂了舊衣,破綻就更加壞了。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裡的,不然,皮囊一破裂,酒也流了,皮囊也壞了; 而是應把新酒裝在新皮囊裡,兩樣就都得保全。 」 釋經小幫手 若望的門徒詢問耶穌說:「為什麼我們和法利賽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在耶穌的年代,禁食是做刻苦的方法之一,是人用來表達並實踐宗教信念的習俗。耶穌的門徒不按習俗禁食,讓其它虔誠的猶太人感到很困惑。對此問題,耶穌回答:「伴郎豈能當新郎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悲哀?」耶穌表示,信仰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儀式,不懂變通。在信仰中,我們要避免只問「該」做什麼,彷彿遵守法典、教義就是一個好基督徒。相反的,信仰生活應該是活的,能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多問「為什麼」,設法了解為什麼教會要有某些規矩,而這些規矩存在是為了守護哪些重要的價值。在禮儀和牧靈事工方面,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不同的狀況或疑問,比如說:離過婚的人是否可以領聖體、天主教是否可以唱其它基督教派樂團的音樂、基督徒是否可以拿香祭祖、如何鼓勵父母帶還未理解禮儀的尊嚴、愛到處跑的小孩進堂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是否能兼顧耶穌的愛和真理,而不是為了「安全」而堅持要因循守舊,或為了方便而只按自己的偏好或感覺各行其事,造成教會的分裂和教友們的困惑。讓我們以同道偕行精神,與神父、修女及教友們探討如何把教會法典或教義以更適合當下教會需要的方式實踐出來,始終牢記耶穌喜愛的是慈愛和憐憫,是最多靈魂的救贖。 品嚐聖言 應把新酒裝在新皮囊裡,兩樣就都得保全。 活出聖言 面對教會内不足的地方,請想像耶穌會怎麼面對和處理這問題?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給我一顆包容的心,讓我對祢更大的真理開放,不斷學習更愛教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Gisteren - 6 min
episode 07.04(五)召叫病人 artwork
07.04(五)召叫病人

07.04(五)召叫病人 葡萄牙聖麗莎 瑪竇福音九9-13 創廿三1-4,19;廿四1-8,62-67  聆聽聖言   耶穌從那裡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裡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當耶穌在屋裡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我們讀到有關耶穌召喚瑪竇的故事。耶穌到底看上瑪竇什麼優點而召叫他呢?瑪竇是一個稅吏,一方面,他擁有被猶太人鄙視的職業,另一方面,這職業卻為瑪竇帶來經濟的保障。然而,耶穌並不是為了瑪竇的錢而召喚他,瑪竇跟隨了耶穌,必須放棄掙錢的工作。耶穌也沒有因為瑪竇的職業而嫌棄他。因此,這讓我們意識到,當耶穌同樣在召喚世世代代的基督徒,包括你和我來跟隨祂時,祂並不會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人生的巔峰或功成名就的那一刻,也不會因為我們在人生的低潮或犯了某些錯誤而嫌棄我們。祂召叫我們,不是因為想利用我們,而是先要醫治我們,「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也正是如此。福音中的瑪竇一聽到耶穌的召喚,立刻起來跟隨了祂。也許,人只有碰到生命低谷時,才比較容易聽到耶穌的召喚,才較有意識自己需要天主並願意回應祂、走向祂。想一想,你身邊有多少人是因為健康出了狀況、事業不順利、或人生遇到某項困難而回到教會的呢?今天,讓我們思考,當我們在職場或人際關係中遇到很難相處的人,想像法利賽人對他們指指點點,抱怨一番時,我們是否可以轉念,意識到他們之所以很難相處是因為身心生病了。若耶穌能夠醫治他們,改變他們的人生,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透過我們的言行吸引或邀請他們認識耶穌,讓他們也能透過認識耶穌而轉變人生? 品嚐聖言 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活出聖言 用耶穌的眼光看待你不喜歡的人,以愛去包容他,讓他感受到基督徒的不一樣。 全心祈禱 耶穌,讓祢的話說服我的心,讓我放下對別人的偏見,學會用祢的眼睛看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3 jul 2025 - 6 min
episode 07.03(四)教會是我的家 artwork
07.03(四)教會是我的家

07.03(四)教會是我的家 聖多默宗徒 厄弗所人書二19-22  若二十24-29 聆聽聖言   你們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聖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 已被建築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礎上,而基督耶穌自己卻是這建築物的角石,靠著他,整個建築物結構緊湊,逐漸擴大,在主內成為一座聖殿;並且靠著他,你們也一同被建築,因著聖神,成為天主的住所。 釋經小幫手 「你們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聖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基督把每一個基督徒看為自己的家人,而教會就是一個屬於天主的大家庭。我們都渴望天主的大家庭是一個溫暖、有活力、讓人感到自由、充滿喜樂和愛、彼此團結朝著共同目標前進的。然而,現實往往沒有理想來得美。看看我們自己的教會,我們的堂區生活,我們不難看到很多問題。比如說:有許多教友來教堂參與彌撒,只是為了履行基本義務或祈求平安,並沒有想到要有更多的投入建設這個教會。因為不想投入更多,他們在參與彌撒時,會靜靜的來,不跟其它教友打招呼,在彌撒結束以後也會快速溜走,不想被問候或留步。無論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害羞或忙碌,重點其實是,天主的家庭在他們心中並不占有優先的地位,他們對教會的愛是吝嗇的。你可知道,當越來越多的教友開始這樣冷漠對待教會,不想多付出一點點時間、精力去建立它時,教會自然會失去生氣和希望。面對教會這樣的現象,我們能怎麼做呢?今天,讓我們不要因別人的冷漠而澆滅我們對教會的熱情和愛,讓我們也變得冷漠。這時候,我們更需要把我們的希望和愛建立在基督身上,靠著祂並為了祂不斷走出自我,將祂的溫暖和真切地關懷傳播給那些此刻仍在抗拒參與或投入這個大家庭的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教會團體祈禱,讓它能更有生命! 品嚐聖言 基督耶穌自己卻是這建築物的角石,靠著他,整個建築物結構緊湊,逐漸擴大。 活出聖言 在每個主日彌撒主動跟一個不認識的教友打招呼,多多認識其它的教友。 全心祈禱 天主,如果教會是我的家,請祢讓我真的有意識地去拉近教會弟兄姐妹間的關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2 jul 2025 - 5 min
episode 07.02(三)走近耶穌得治癒 artwork
07.02(三)走近耶穌得治癒

07.02(三)走近耶穌得治癒   瑪竇福音八28-34 創廿一5,8-20 聆聽聖言   耶穌來到對岸加達辣人的地方,有兩個附魔的人從墳墓裡走出,向他走來; 他們異常兇猛,以致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 他們喊說:「天主子,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時期還沒有到,你就來這裡苦害我們嗎?」 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正在牧放。 魔鬼懇求耶穌說:「你若驅逐我們,就趕我們進入豬群吧!」 耶穌對他們說:「去吧!」魔鬼就出來進入豬內;忽然全群豬從山崖上直衝入海,死在水裡。 放豬的便逃走,來到城裡,把這一切和附魔人的事都報告了。 全城的人就出來會見耶穌,一見了他,就求他離開他們的境界。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有兩個附魔的人向耶穌走來,耶穌沒有拒絕他們。在兩人異常兇猛的外表以下,祂看到兩個身心正在受苦的人。一般人看見他們奇特的外表,會感到害怕恐懼,心生排斥和拒絕,盡量離得遠遠的,福音中也說這條路沒有人敢走。但耶穌的憐憫讓祂願意靠近他們,進一步了解他們「怎麼了」、「可以如何幫助他們脫離痛苦」。也許,即便他們被人嫌惡拒絕,在耶穌身上他們卻能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愛、被拯救的,因此他們主動靠近耶穌尋求治癒。當我遇到困難痛苦時,我是否先主動尋找耶穌?我是否相信不管我的外在狀況如何,我配得耶穌的愛和憐憫?當耶穌拯救這兩個人之後,眾人卻要求祂離開。莫非耶穌所做的事超乎他們的想像和理解,引發他們內心的不安。他們寧願繼續受苦,也不願打破熟悉但不見得舒服的生活現狀,因為耶穌有力的存在。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我們向天主祈求更多的內在自由,想打開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得著豐富喜樂的生命,另一方面又活在自己的慣性中,透過熟悉與掌控來獲得安全感。當我們面對耶穌的邀請,但無法理解或和自己的期待不一樣時,我們是否閃躲或拒絕,讓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凌駕在耶穌或天主之上,因而遠離了內心真正的渴望。面對不理解和不安時,讓我們問耶穌:我的不安在說什麼?並靜靜凝視耶穌,也許耶穌正要賜給你這個恩寵。 品嚐聖言 「有兩個附魔的人從墳墓裡走出,向他走來。」 活出聖言 回想今日或近期的困擾或痛苦,走到耶穌跟前,和祂促膝聊聊這個話題。 全心祈禱 主聖神,求祢加強我的信德,信賴耶穌對我的憐憫與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1 jul 2025 - 6 min
episode 07.01(二)風浪中的安定 artwork
07.01(二)風浪中的安定

07.01(二)風浪中的安定   瑪竇福音八23-27 創十九15-29  聆聽聖言   耶穌上了船,他的門徒跟隨著他。 忽然海裡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他們遂前來喚醒他說:「主! 救命啊! 我們要喪亡了。 」 耶穌對他們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就起來叱責風和海,遂大為平靜。 那些人驚訝說:「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竟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釋經小幫手 耶穌上了船,祂的門徒跟隨著祂。忽然海裡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在這裡,我們看到,即使門徒跟隨耶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面臨危險或挑戰。福音中的大風浪象徵著我們不能控制的危險。你能想像門徒在小漁船上被風浪顛簸時的感受嗎?他們竭盡全力不讓船傾覆,卻逐漸感受自己失去了力量。有時,我們在生命中也會遇到接二連三的打擊,如:面對家人的病痛、感情的問題、工作的不順、被別人誤會等。當這些事情接二連三來襲時,我們會透不過氣,開始感到絕望。又或者,同樣一個困難重複在我們生命中重演,讓我們感到氣餒,也對天主產生懷疑,抱怨耶穌聽不到我們的祈禱,看不到我們的需要。我想,船上的門徒一定也一度不解為什麼耶穌在他們驚慌失措時,還能夠安穩的睡著,因而對祂感到不滿。然而,今天不妨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耶穌在大風浪中安穩睡著,豈不是一個平安的訊號嗎?當門徒們在奮力與風浪抗戰時,耶穌一直沒有離開,祂一直都和他們一起待在小船上。天主之子安穩的睡著,仿佛提醒我們,祂是創造天地的天主。巨浪不能難倒耶穌,搖晃的船不過是耶穌的搖籃,只要祂一命令,風浪就會平靜。也許,當耶穌允許風浪打擊我們,是要將我們從自以為是,自足的生活掀翻出來,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有限,自己多麼需要天主,因而會更謙卑踏實的活出信仰。 品嚐聖言 海裡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活出聖言 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要只問天主如何解決問題,也要留意天主如何改變你。 全心祈禱 天主,在困難中請教我尋找祢,在安靜中從祢那裡得到真正的力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30 jun 2025 - 5 min
Super app. Onthoud waar je bent gebleven en wat je interesses zijn. Heel veel keuze!
Super app. Onthoud waar je bent gebleven en wat je interesses zijn. Heel veel keuze!
Makkelijk in gebruik!
App ziet er mooi uit, navigatie is even wennen maar overzichtelijk.
Phone screen with podimo app open surrounded by emojis

Rated 4.7 in the App Store

Tijdelijke aanbieding

3 maanden voor € 1,00

Daarna € 9,99 / maandElk moment opzegbaar.

Exclusieve podcasts

Advertentievrij

Gratis podcasts

Luisterboeken

20 uur / maand

Begin hier

Alleen bij Podimo

Populaire luisterboe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