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的異想世界
Podcast door 張瑞芬
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說的:「我們應該每天聽一首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幅好畫。如果可能的話,再說幾句合理的話」。這是一個愛書人的說書頻道,適合繁忙生活中想靜下心的你。一個中文系資深教授,逛書店,寫書評,研究現代文學,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文學、電影、音樂、時事與心靈成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ijdelijke aanbieding
3 maanden voor € 1,00
Daarna € 9,99 / maandElk moment opzegbaar.
Alle afleveringen
191 afleveringen
「這個案子有兩個證人,如果他們都錯了呢」? 「我認為要送那孩子上電椅的證詞要非常準確才行」。―亨利方達《十二怒漢》 近日屏東、南華大學爆出碩論參考文獻由AI虛構,繁星上台大醫學系的高中女生科展作品也疑似抄襲某教授論文。任何制度只要有漏洞,就有人鑽空子,法律也是一樣。 暑熱難耐,我的避暑良方是看電影下飯,偶然搜尋到《十二怒漢》和《二號陪審員》看得津津有味,猶如閉門當法官,餐桌上的陪審團。《十二怒漢》(12 Angry Men)是部1957黑白老片,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法庭電影,事關人命,「本案已有一人身亡,另一個人的生死掌握在你們手中」。劇情敘述一名貧民窟出身逞兇鬥狠的18歲男孩被控謀殺父親,看上去罪證確鑿,有兇刀和目擊證人,所有人都想著能夠快點表決完回家,屋外暴雨將至,窄小的房間熱不可耐,亨利方達主演的「八號陪審員」是個建築師,他獨排眾議從1:11殺到12:0。「你想殺死那孩子,不是因為事實,只是因為你想」。他義正詞嚴對三號說的,正是偏見與成見何等可怕?理性很容易被情緒取代。沒有直接事證,兩個證人說詞都有疑點。男孩長期遭受父親的拳打腳踢,自稱當晚在父親毆打下氣憤離家,買了摺疊刀,酒吧與朋友聊天後10點回到家中,11點30分去看電影,凌晨3點10分回到家中發現已死亡的父親。在縱放兇手和枉殺無辜中,陪審團該如何決定? 1957《十二怒漢》是十二個男人在一個房間的理性思考與說服,2024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二號陪審員》(Juror #2)是否說明女性較難力排眾議,更傾向從眾?旁觀者本就難為,若有利益衝突,事情就複雜了。自己涉案,會堅持良心還是選擇自利?《二號陪審員》賈斯汀Justin(尼可拉斯霍特飾)在殺人案庭審中驚恐發現自己才是真正的犯人,必須決定自首(肇逃致死,坐牢30年)還是乾脆投下同意讓James去頂殺害女友的罪。 一年前雨夜,賈斯汀從酒吧開車回家,同時情侶(James和女友)酒吧吵架,女孩負氣獨自步行離開,次日屍體俯臥橋下。當天天色已黑又下著大雨,賈斯汀回家路上撞到東西,下車察看並無異樣,該路段常有鹿出沒,他還以為自己是撞到一頭鹿。《二號陪審員》一樣沒有直接證據,只有不可靠的證人與推斷,James有鬥毆前科,陪審員之一老警察因私下調查被踢出陪審團,女檢察官急需為女性伸張正義以獲得地方檢察官職位,賈斯汀有妻小要顧,陪審員多為女性只想早點回家,所有人的最大利益,並不是真相。賈斯汀最後違心投了同意,James被判終身監禁。一個無辜者,被社會公開處決。 正義真的存在嗎?究竟是民主帶來進步,還是進步(經濟與人民素質)帶來民主?力排眾議需要極大勇氣,逆轉勝更是運氣。大多數人都是吃瓜群眾,事不關己,如《十二怒漢》中只想趕上八點球賽的七號陪審員。溽暑吃檸檬愛玉冰,想起1966年Nancy Sinatra和Lee Hazelwood對唱的《Summer Wine》(夏日美酒),縱情聲色的男人墮入溫柔鄉,醒來發現錢被偷, Strawberries, cherries and an angel’s kiss in spring代表了生命中所有渴望。或許求取幸福,必定付出代價:「Strawberries, cherries and an angel’s kiss in spring草莓、櫻桃、春日天使之吻/My summer wine is really made from all these things我的夏日美酒 就是由這些釀成/I walked in town on silver spurs that jingled to我戴著銀色馬刺走進小鎮/A song that I had only sang to just a few哼著一首只少唱給少數人聽的歌曲/She saw my silver spurs and said lets pass some time她見我銀色馬刺 說要陪我消磨時光/And I will give to you summer wine說會給我夏日美酒Summer wine夏日美酒」。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ttps://www.soundon.fm/]

「人應該有權利拋棄自己的父母」。―菅野久美子《拋棄母親》 日前在書店讀到一本驚世之作―菅野久美子的《拋棄母親》,想起兩樁社會案件,台南49歲碩士無業男不滿76歲老父「碎唸」要他找工作,拿水果刀殺死他後自首,以及基隆客運上紅衣婦人逼讓座並罵哭國一生:「「你跟我講你哪一個(學校),你就時雨的嘛是不是,你說沒有硬性讓座,我說不然博愛座是設怎樣的。…念書念到哪裡去?」一旁學生:「可以不要道德綁架嗎?」婦人:「我沒有道德綁架。」學生:「妳就是,妳都把人家逼起來,博愛座小孩不能坐哦?」她竟語言暴力加行為威攝,拿手機對學生的臉拍攝:「所以現在是要讓回去嗎?是要去校長那邊講還是去警察局講?」。 一個人會說出「人應該有權利拋棄自己的父母」,絕對是有原因的。早年的教養恩怨,持續的情勒行為,邊界感欠缺的碎念與倚老賣老加重可厭程度,直到產生極限。 寫過《孤獨死社會》的日本女作家菅野久美子認為獨死者多來自有毒家庭,與父母關係緊張,渴望認同又想逃離。幼時受到母親肢體與精神致命虐待的她,高壓學習對她造成巨大的傷害。被霸凌,拒學、繭居,成年後出現扭曲性癖與自殺。直到接觸「代理家人」從長照到臨終送葬、遺物整理皆一手包辦的服務,38歲時她決定「拋棄母親」,不再被黑洞一樣的家拖垮一生。她自述「拋棄母親」是艱難決定,那痛苦不亞於活生生撕裂身體。但「我不想幫她養老,也不想幫她送終」,「我們必須先在現實中創造『子女不必盡孝』的選擇。「代理家人」的服務,盡到照看義務,也就是外包贍養父母的責任」。 贍養父母,竟可外包?網路時代的教養的確愈來愈難,想療癒小孩童年,成就良好感情,父母可做七件事:1.穩定的作息2.溫柔的界線3.高品質的對話4.運動的陪伴5.共讀的時光6.無意義的小事7.以自己的前途為優先。身為教師亦然,最佳策略是保持身心愉悅,不過度憂心學生前途或考試分數,這是改善師生關係的第一步。中學教師海蜜兒〈我仍在成績迷宮裡穿梭〉(6.17中時副刊)就指出,導致資優生崩潰的地獄正是緊盯成績排名的親友團:「你根本不懂他的苦,不知他內心從未停歇的分數暴風雨」。 要想贏得別人尊敬,你必須是個值得尊敬的人。計較孩子前途,不如先把自己顧好。我對被害老人沒有多少同情,那個中年弒父的暴虐男,想必以前也是飽受折磨的小孩。東方社會對孝道近於盲從,對長者過度包容,下次捷運公車再遇上情勒老人,如何嘴贏博愛座?答案是:「你有唸書,好,告訴我妳哪裡畢業的,讓我知道什麼學校教出這種人」。「沒有唸書?那你還想教育別人?博愛座是給有需要的人的。你確定你這樣不會丟你父母的臉?你要確定ㄋㄟˋ」。 我們與惡的距離何其微妙,我們只看到許多長者沒有被好好對待,你可看見更多小孩在暗夜哭泣?長成了自己不想成為的樣子?《Chiquitita》(小女孩)是一首ABBA 1979年的歌(Chiquitita源自西班牙語 Chiquita),特別適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募款:「 Chiquitita, tell me what's wrong小女孩,告訴我怎麼了/You're enchained by your own sorrow你被悲傷所困/In your eyes there is no hope for tomorrow在你的眼裡看不到未來/How I hate to see you like this你知道我多不希望你如此/There is no way you can deny it你不需要否認/I can see that you're oh so sad, so quiet我看得出來你多難過與沉默Chiquitita, tell me the truth小女孩,告訴我真相/I'm a shoulder you can cry on我能成為可靠的肩膀/Your best friend, I'm the one you must rely on你最好的朋友與你可以依靠的人…」。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ttps://www.soundon.fm/]

「沒有什麼比活出一個精采故事更好的事,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朱浩偉 台中某高中生因學習歷程檔案誇大被多所醫學系取消錄取引發學檔省思,同時逢甲機械系畢典竟因家長口角爭執被迫取消,這危機處理能力也真是可以。 畢業季相關議題不少,今年華裔畢業生演講除了蔣雨融(Luanna Jiang),安德魯·楊(Andrew Yang)和湯瑪斯·葉(Thomas Ye)各有精彩。若說蔣雨融是哈佛拿來嗆川普的,匡靈秀(Rebecca F. Kuang,1996-)喬治城大學畢典致辭也頗意有所指。著有小說《罌粟戰爭》《黃色臉孔》,目前在耶魯讀博士的匡靈秀稱父親來自北大物理系,天安門事件後來美國讀博士。她演講指出「大學是奢侈的,自由的思考也是奢侈的,我們要堅持這份奢侈,質疑一切,尋找真相」,她並且說:「夢想撞上現實是很殘酷的,你們正在踏入一個新世界,若你堅守原則,遲早要面對坦克」。近日洛杉磯暴動,起因於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逮捕拉丁裔非法移民,國民警衛隊與陸戰隊員進駐維安,川普與加州州長紐森、西班牙裔洛杉磯女市長對峙,只能說多元融合遇上移民問題,實在難解。 同樣都在美國成長求學,出生加州,現居洛杉磯,父母在矽谷附近經營一家中餐館的美籍台裔導演朱浩偉(Jonathan Murray "Jon" Chu),南加大博士畢業致辭講述了移民第二代融入美國社會的努力,和匡靈秀有些不同,45歲的他強調他的美國夢與電影夢:「機器可以分析數據,創造藝術,但他們沒有真實感受。拍影片是神奇的,AI時代,講故事是我們最大的戰場,誰故事講得最好,誰就掌握了權力」,他勉勵畢業生「沒有什麼比活出一個精采故事更好的事,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不熟朱浩偉的,可看票房口碑俱佳的 2008《舞力全開》2(Step Up 2: The Streets)、2018《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摘金情緣》)、2024《魔法壞女巫》(Wicked)。我印象最深的是《瘋狂亞洲富豪》裡的中文歌與新加坡華人首富的豪奢莊園,尤其女主角瑞秋(吳恬敏飾)最後反將婆婆(楊紫瓊飾)一軍那場麻將,徹底挽回局勢。故事中瑞秋是專攻賽局理論華裔美籍經濟學教授,與男友尼克楊回新加坡才發現楊家富可敵國,自己難望項背。然而麻將如橋牌,除了知道「怎麼玩」,還需要懂得「怎麼贏」。牌桌上瑞秋讓牌給婆婆,並說:「我不是膽怯,更不是配不上,尼克已向我求婚了,只是我太愛他,無法讓他因此失去母親。有一天你找到了理想的媳婦,別忘了是我這個身分卑微的工薪階級養大的不完美女孩的成全。」簡直帥到無匹! 熱翻天的學期末,來聽一首輕快的拉丁神曲《Quien sera》。此曲英文歌名《Sway》(摇擺),1954年由歌手Dean Martin唱紅。作為 2007愛情喜劇電影《No Reservations》(《美味情緣》、《美味不設防》)主題曲,講的是美食也是愛情。完美主義法國料理女主廚Kate( Catherine Zeta-Jones飾)遇上熱情開朗愛歌劇的義大利副主廚Nick,會碰撞出什麼火花?我只記得番紅花醬汁和提拉米蘇看來如此美味,而喪母小女孩Zoe怎麼看都是屁孩,最終還是Nick融化了孩子的心,最後三人一起開餐廳,完美大結局:「Quien sera la que me quiera a mi是誰要來愛我/Quien sera , quien sera是誰 是誰/Quien sera la que me de su amor是誰要給我他的愛/Quien sera , quien sera是誰 是誰/Yo no se si la podre encontrar我不知道能否找到…」。Nick說提拉米蘇在義大利文中是「神的食物」,其實提拉(拉)米(我)蘇(上來)意為使人精神振奮,加了酒精亦有催情之效,總之幸福感爆棚,正如《瘋狂亞洲富豪》真愛與智慧戰勝一切的完美結局。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ttps://www.soundon.fm/]

「所謂教育,就是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愛因斯坦 昔日「街頭小霸王」林正杰73歲肺腺癌辭世(1.11釘孤枝成為最後身影),哈佛大學5.29畢業典禮中國女學生蔣雨融致詞引發「虛偽」熱議,仍表示自己「坦坦蕩蕩、雖千萬人吾往矣」。加上近日讀岸見一郎《不教養的勇氣》,不禁令我思索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有人去深究蔣雨融的身家背景,包括一年前中共駐美大使謝鋒演說時協助趕走台灣與西藏的抗議學生。我倒覺得其演講問題在於制式、不自然、不真誠,論學術良知,遠不如2024哈佛和2025MIT畢業生在演講台上嗆學校對巴勒斯坦學生不寬容,縱容以色列發動種族滅絕,身為畢業生恥於和學校站在一起。蔣雨融以「守護我們的人性」為題,強調人類同舟共濟,興衰共存,要認真傾聽,困境中保持溫柔,那些被我們貼上敵人標籤的人,他們也是人,看到他們的人性,我們也找到了自己的人性」,「我們都是人類生命共同體」。說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有哪個女性買不起衛生棉,那我就是貧窮的;任何一個女孩因為害怕性騷擾而無法上學,那我就沒有尊嚴;如果一個小男孩死於一場他從未挑起及理解的戰爭,我的一部分也會一併跟著他死去」甚至哽咽。說得都對,怎麼就讓人想起小學演講「自己感動自己」的場面。 受教育(尤其頂尖學府)到底是要讓人過上好日子還是學會勇於批判?近日讀岸見一郎《不教養的勇氣:阿德勒教你,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課題》也有同樣的疑惑。奧地利心理醫師阿德勒在維也納成立世界上第一家兒童諮商中心,輔導孩童時提倡「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教養法。岸見一郎推演其說,認為斥責或讚美孩子同是情緒綁架,會把孩子推向更遠。他語出驚人:「讚美,對孩子沒有好處」。有時什麼都不說比出手管教要更大的勇氣。遇到事情,父母只需默默陪伴,要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對人生課題。「在責罵中長大的孩子,凡事只會考慮會不會被罵,渴望讚美的孩子,會過分追求別人的認同,甚至為了贏得讚美不擇手段」。講的都對,但事有大小,肯定與讚美又如何區分?。 學習不只是填充,我們必需內化一切知識,這是每人都知道的道理。歐美名校看似優異,實則(捐款或特殊關係)後門不少,哈佛是否如外傳系統性地培訓中共官員及富二代不得而知(10000名外籍學生身分各異),但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什麼,恐怕才是重點。如果不自由的地區教育有問題,那麼台灣目前的大學教育如何,在推甄熱季,考生與家長同樣嚮往熱門校系,我們能培養出有獨立思考、審美、遠大理想的年輕世代嗎? 學期末期盼放暑假時的心情,令人想起《Les Champs-Elysées》(香榭大道) 這首1969 Joe Dassin(喬瑟夫·伊拉·達辛,1938—1980)的老歌。慵懶的夏日,午後微風,信步在法國巴黎協和廣場,戴高樂廣場和凱旋門,滿滿的度假風:「Je m'baladais sur l'avenue le coeur ouvert à l'inconnu.我在大道上走著, 自言自語/J'avais envie de dire bonjour à n'importe qui.好想找個人來敞開心扉/N'importe qui et ce fut toi, je t'ai dit n'importe quoi,隨便找個誰,說聲你好也好/il suffisait de te parler pour t'apprivoiser.機緣巧合遇見你,談天又說地,互相傾心吸引/ux Champs-Elysées, aux champs-Elysées.在香榭大道, 在香榭大道/au soleil, sous la pluie,在晴天, 在雨天,à midi ou à minuit,在中午或是午夜,il y a tout ce que vous voulait aux Champs-Elysées不管天氣如何,香榭大道上總有所有你要的東西」。 您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文學的異想世界]這個節目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ttps://www.soundon.fm/]

「無論我們的動機有多純正,都比不上行動所能造就的影響。」―《不可能的任務8》 學期末最後清算成績,順便看了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不可能的任務8:最後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繼2024《不可能的任務7:致命清算》懸崖飛車跳傘、蒸汽火車車頂打鬥後,62歲的他這次潛入深海潛水艇,攀附高空飛機外不斷翻滾,這超乎想像的人類體能極限,令人想到近日世壯運表演賽中,那個和金牌國手李洋搭檔的104歲全球最年長羽球選手林友茂。 《不可能的任務8:最後清算》劇情延續前作,世界面臨人工智慧「生命體」宰制,即 將面臨毀滅核災,伊森韓特必須去阻止這個可怕後果並挽救人類。2012年俄國隱形潛艇塞凡堡號被美國植入的AI反噬,自沉於白令海冰層下的深海,伊森韓特在第七集與大反派蓋布瑞一番火車上的搏鬥奪到十字鑰匙,但必須潛入深海找到潛艇聲納球體內的「生命體」原始代碼,才能將生命體封印於5D記憶體中。影院三小時看下來,我更期盼2026的《Top Gun3》了,看來阿湯哥是拍上癮了,絕不會輕言退休或像某些影評所謂「認同感缺席」,「皺紋和風霜讓人心疼,可以不必再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了」。 六十該服老嗎?「生命是所有選擇的總和」。從年輕寸頭帥哥變成歲月不饒人的大叔,全球120億美元票房。作為阿湯哥的同齡人,橫亙30年的8集《不可能的任務》,剛好抵我博士後30年上課沒人聽的歲月。成功絕不是偶然,說他不是演技派完全是鬼扯,運用多種槓桿,他是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種「別人無法與之競爭的狀態」。 閱讀障礙,身材不高,14年中轉過15所學校,父親家暴,父母離異,念過神學院練過足球,高中畢業進入演藝圈。阿湯哥八零年代《熄燈號》《小教父》《黑魔王》初試啼聲,1986《捍衛戰士》爆紅,而後《金錢本色》(1986)、《雨人》《雞尾酒》(1988)、《七月四日誕生》(1989)、《軍官與魔鬼》《大地雄心》(1992)、《黑色豪門企業》(1993)、《夜訪吸血鬼》(1994),《征服情海》(1996)等,八集《不可能的任務》加《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2022)。多年的演技與努力為顏值與票房所掩,得獎是偏少的。 正如特工伊森韓特所說:「我們在陰影中生與死,為了摯愛之人,以及那些未曾謀面的人」。阿湯哥的不可能任務是拯救電影院,而我的不可能任務是用新媒體挽救文學市場。連上傳影片的縮圖都不會做,我這才叫暴虎馮河啊! 每一學期能安全度過對教書的人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了,學期末來聽一首歡快明媚的老歌,史考特麥肯錫Scott McKenzie1967嬉皮 ( Hippies )和反越戰國歌《到舊金山別忘了頭上戴花》(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如果你要到舊金山,記得在頭上戴幾朵花/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You're gonna meet some gentle people there如果你要到舊金山,你會遇見許多和善的人們For those who come to San Francisco,Summer time will be a loving there對那些來到舊金山的人們來說,那裡的夏日時光將充滿了愛/ In the streets of San Francisco,Gentle people with flowers in their hair在舊金山的街道上,和善的人們把花朵戴在髮上…」。唱紅這首歌的史考特麥肯錫後來消聲匿跡,但80 年代他和約翰菲利浦再度合作寫出熱帶島嶼風光的《 Kokomo》(可可摩),由加州 60 年代走紅的衝浪搖滾團體 The Beach Boys 海灘男孩演唱,就收錄在阿湯哥1988 年電影《雞尾酒》中。那時的他演帥氣酒保,那笑容,真叫一個顏值逆天。 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文學的異想世界]這個節目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ttps://www.soundon.fm/]
Tijdelijke aanbieding
3 maanden voor € 1,00
Daarna € 9,99 / maandElk moment opzegbaar.
Exclusieve podcasts
Advertentievrij
Gratis podcasts
Luisterboeken
20 uur / ma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