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ieza 30 días de prueba
4,99 € / mes después de la prueba.Cancela cuando quieras.
Todos los episodios
83 episodios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在UEA和我经常日常交流写作的赵星,他是UEA创意习作系T.K.Wong写作奖学金20多年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得主,2023-2024在这里驻留写作小说一年。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f9c1-audiofreehighqps/45/CC/GMCoOR4KUp_TABD4_wLn-75X.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赵星(右一) 我和他交流了他在写作中的以上海为主题的小说。英文小说写作中的细微感受,在UEA生活一年的细节。 欢迎大家收听! 这期节目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6:45 在上海时如何保持英文写作的语感和状态? 15:06 对赵星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是? 19:07 如何写作上海在21世纪初的"小黄金期"? 26:22 在UEA体会到新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29:37 一年下来写作上改变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31:48 文学小说和类型小说的交融探索 35:22 中英文写作的异同感 40:39 在英文里可能连cliché都听不懂? 45:56 第二语言写作者在英文写作里的主体性 57:43 写作中的动作、对话、场景描写三者之间的关系 1:04:14 英国的乡村生活感受如何?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中英文非虚构写作者 嘉宾:赵星,英文小说写作者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从本期开始,我将开始做一些UEA(东安格利亚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师生的采访。这也是我第一次制作英文播客。第一期的嘉宾是来自津巴布韦的作家Godess Bvukutwa。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孩子才9岁,却只身一人来到UEA,在奖学金资助下学习小说创作。她也是当地一家帮助妇女的NGO组织的创始人。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145f-audiofreehighqps/90/A5/GMCoOR8KKfgxAAJgsgLZBKGs.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Godess Bvukutwa 我在学校的Sainsbury Centre和她聊了聊她的写作题材,她观察到的津巴布韦教育和中国的异同,非洲女性的身份对她写作上的影响,以及她在英国感受到肤色对自己的影响。 欢迎大家收听! 延伸阅读 Goddes的文章 [Of Chronicles of living life with a wrongly spelt name (I)](https://becomingthemuse.net/2023/06/06/of-chronicles-of-living-life-with-a-wrongly-spelt-name-i/)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Godess Bvukutwa: a Feminist Thinker, Writer, Fierce Mom.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这期节目是3月31日晚上我和《收获》杂志编辑吴越在上海三明治文化中心举行的线下分享会现场大部分录音。虽然我之前刚刚和吴越在线上录过一期,但是线下互动明显更加直接,聊出来的话题也很有意思。吴越也发挥了记者的基本功,问了我很多关于写作的问题。就先不剧透了,请大家收听! 对话中我们聊到了这些话题 3:50 用新的语言写作,会塑造新的人格吗? 10:42 如何从内心出发去写作 18:05 生活背景迥异的人们可以从文字中找到共情吗? 22:35 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 34:16 看见不同年龄的写作者 44:51 文学杂志编辑对写作者的建议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吴越,作家,《收获》杂志编辑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背景音乐来自:www.fiftysounds.com

这期节目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的人生导师,著名新闻人陈婉莹教授来做一期中文播客节目。 我是带着疑问和陈教授讨论的,在全球新闻业大衰退的今天,年轻人还应该期待新闻业,选择从新闻业开始职业生涯吗?机构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下降,个人媒体抬头,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新闻媒体包括的范围、涵盖的能力有多少? 陈婉莹教授以她从事新闻50年的经历,以及从事新闻教育近30年的经历,说出她的理解和洞察,也介绍了她最近和新任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总监、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杨紫烨(Ruby Yang)创办的亚洲首个国际化纪录片硕士专业。 我期待能和陈教授多聊聊一下她的新闻往事,希望能做成一个系列,让我们回到新闻的黄金年代。大家有给陈教授的话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转达给她。 欢迎大家收听! Timeline 1:00 当下的中文媒体环境中,如何看待新闻的价值? 6:40 个人媒体的兴起与机构媒体的式微 21:37 今天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如思考个人职业发展? 29:25 AI会给新闻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36:28 使用AI工具对写作进行探究的可能性 41:04 特稿依然是新闻人努力的方向吗? 58:32 陈教授的新书先睹为快,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港大与内地的交流史 延伸阅读 [港大纪录片硕士专业介绍](https://mp.weixin.qq.com/s/SlsFW-RKt7tQKAQUyoCv0Q) [关于陈婉莹教授的报道](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6-09/21/c_135702109.htm) [陈婉莹教授在三明治的专栏](https://mp.weixin.qq.com/s/T_z2zA-PVBOipOwWsKIG_A)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陈婉莹,著名新闻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创始总监、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始院长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三明治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目前居住在波士顿的作家泓舟,聊了聊我们作为"海外徒手育儿"参与者的体验。 泓舟在去年底出版了《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里面采访了好几种类型的父亲,包括"家具爸爸"、"周末爸爸"、"救火队员爸爸"、"帝企鹅爸爸"。 我们也谈了育儿中的男性参与。以及,在今天我们对教育的想象。 欢迎大家收听! Timeline 1:10 个人创作与家庭育儿的平衡,可能吗? 3:30 “徒手育儿”和老人参与育儿的不同感受 8:20 对“中国式育儿”的理解 18:40 今天的新手父母是否依然缺乏社会支持? 24:50 如何避免成为“完美父母”的焦虑 30:45 人们还向往组成家庭吗? 35:30 年轻人对生育的认知如何建立? 43:07 育儿过程中伴侣之间“爱的表现” 52:32 打破对父亲带小孩的刻板印象 1:05:39 在带娃的过程中抽出自己的时间 1:18:30 社会评价体系对母亲和父亲的要求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泓舟,作家,著有《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Empieza 30 días de prueba
4,99 € / mes después de la prueba.Cancela cuando quieras.
Podcasts exclusivos
Sin anuncios
Podcast gratuitos
Audiolibros
20 horas / 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