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展 唐爸讲文博
Podkast av 复路娃FULUWA
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相遇。我是唐爸,从世界500强的供应链经理跨行投身热爱的文旅行业深耕近10年。喜欢和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聊文博、看展览和游世界。「 大美之颂 —— 云冈石窟 千年记忆与对话 」在搞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唐爸带您“游”云冈石窟,近距离 “听’”大美云冈。此次展览于2020年12月...
Prøv gratis i 14 dager
Etter prøveperioden kun 99,00 kr / Måned.Avslutt når som helst.
Alle episoder
16 Episoder16. 云冈石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与开拓创新的精神 佛教“中国化” 上集说到12号窟前室左右两边都有弥勒的造型,但又和我们熟悉的弥勒不一样,这是什么回事儿呢?这就要说到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有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就拿这弥勒的造像来说吧!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弥勒也就是北魏时期的风格,是仿造了古印度佛教中的造型,最大的特点是就双腿交叉。 绘画里站着许多人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blob:https://www.ximalaya.com/32674d25-6143-4cde-a5a6-11ef01f760ac] 而到了唐代,弥勒就有了本土化的艺术特征,大家熟悉的四川乐山大佛,就是这一时期的弥勒形象,虽然头上还保留了古印度造像中的发髻,但装饰显然已经有了一种中国古典韵味了,并且双腿不再交叉,而是垂直而坐。 石头山上的岩石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blob:https://www.ximalaya.com/928df495-b5d2-4fb8-921e-6f1c67cf00e2] 再后来到了五代的后梁时期,宁波雪窦山出了一个布袋和尚,自认为是弥勒的化身,后世尊奉他为我们汉传佛教的弥勒,他的形象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笑口常开和大肚能容的样子。 [blob:https://www.ximalaya.com/21407f47-3c21-4e89-8884-491375ac9259] 云冈石窟,一座由北魏王朝主持兴建的皇家石窟,在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之后,终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整个北魏的历史也镌刻在这雄伟的武州山上。从建国盛乐到定都平城,从跋山涉水到开疆拓土,从统一北方再到迁都洛阳,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 山上有涂鸦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blob:https://www.ximalaya.com/b83216aa-8fa4-417a-8779-1d3851e5f03b] 从更大的方面来讲: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历程,也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这就是云冈石窟,有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内涵,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各民族的乐器、各民族的歌舞、各民族的建筑在这小小的洞窟中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民族大融合 如果您还在12号窟,现在请面对大门,和刚才一样,同样也是找到墙与窟顶的连接处,加上侧墙,是不是可以看到六位比伎乐天更加高大的人物呢?这六位叫“夜叉”,他们也是在演奏乐器,但只有一位例外。就是中间这位穿着红裤子的舞者,他光着膀子,扭动着身体,双手举过头顶在拍手,感觉正在拍打着节奏,考虑到他所处的C位,很有可能是这场音乐会的“指挥”!专家告诉我们,这位人物的舞姿是典型的“龟兹舞”,您看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实例。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30cc-audiofreehighqps/4F/AA/CMCoOSUD-YkKABCi3wCGdvAu.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建筑风格 除了音乐舞蹈之外,还有北魏时期的建筑风格也非常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家注意看左右两侧墙壁中上部,有一排屋顶。屋顶上方有着佛教中金翅大鹏的造型,有着鲜卑人崇尚的火纹造型,还有着代表着“螭尾”的月牙形,“螭尾”就是“龙生九子”中螭吻的尾巴。屋顶下檐则是中国古建筑中斗拱的部分,有像一个“人“字一样的“人字拱”和有像三叉戟一样的“一斗三升拱”,其中一侧的“一斗三升拱”上还有来自波斯的兽首纹饰。所以,这些就是12号窟最精彩的部分,各民族的乐器、各民族的歌舞、各民族的建筑在这小小的洞窟中融入一体、相得益彰。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1f3a-audiofreehighqps/4D/7F/CMCoOSQD-YkgABAXowCGdvqs.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弥勒 我们再往下,无论是左侧墙还是右侧墙,中部都有三位人物,中间那位双腿交叉。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戴着冠,而另一边没有。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弥勒”,戴冠的是弥勒菩萨,没有戴冠的就是弥勒佛。您也许会问了,我们熟悉的不是应该胖胖的大肚弥勒嘛,没错他们都是弥勒。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下次再接着讲。
当我们进入12号窟的时,一个盛大的音乐歌舞场面便映入到你的眼帘。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407c-audiofreehighqps/AC/BB/CMCoOSYD-YfvAA29nQCGdnZQ.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首先我们来看,在这12号窟的前室,有14位伎乐天(相当于演奏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演奏,他们在哪儿呢?我来告诉你。请你抬头,沿着正对着你的这堵墙往上看,找到墙和窟顶连接的部分。你有没有看见一排整齐划一的人物造型,他们在进行各种方式的演奏。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b5fb-audiofreehighqps/CD/6C/CMCoOScD-YdkADC78ACGdjhj.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26ff-audiofreehighqps/D0/DC/CMCoOSMD-YeSACzMhwCGdk2r.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14位伎乐天的乐器 我们从左到右依次看,分别是:1、吹指,就是用手指作为乐器,并配合吹奏来进行表演的一种演奏方式;2、齐鼓,一种源于西凉地区的打击乐,现已失传;3、排萧;4、琵琶;5、横笛;6、古筝,这几种都比较熟悉,接下来,7、五弦琵琶,简称“五弦”,这乐器早年在中国已经失传,后来是根据流传于日本的唐朝五弦琵琶进行重新制作;8、筚篥,是一种吹奏乐器,像竖笛;9、箜篌,是一种弹拨乐器,类似于西洋乐器中的竖琴,但比竖琴要小很多;10、古琴;11、束腰鼓;12、义觜笛,就是带吹嘴的笛子;13、埙; 14、担鼓,也是一种源于西凉地区的打击乐,现已失传。 你看,这14位伎乐天,再加上与上排的飞天相呼应,用今天的标准,是不是已经够成了一个演出乐团啦!
在进入12号窟前,让我们先在门口稍做停留,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和外观特点。在我们面前的这个12号窟是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精准到0.03毫米的3D打印技术一比一复制的,也就是说这件展品和在云冈现场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足以乱真,这也是“让文物走去”的重要一步。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1f0c-audiofreehighqps/D6/90/CMCoOSUD9c5dAA-A4gCFTHjg.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整个洞窟的复制项目由云冈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共同合作,从前期策划到制作完成共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先在浙江进行展出,上海是这次全国巡展的第二站,今年暑假它还将南下深圳进行展出。 那您也许要问了,云冈这么多石窟,为什么单单要复制12号窟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它的高度为7米,这和大多数展览馆的高度相仿,这样既不受展馆高度的限制,又能很好的展示洞窟的气势。其次,12号窟的题材特别好,整个洞窟是以音乐、歌舞等人物造型为主,所以又被称为叫“音乐窟”。第三,12号窟开凿于孝文帝时期,正是北魏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表现了北魏时期中国古代民族的大融合,寓意平等、交流、和谐等美好主题。 12号窟是云冈石窟中期风格的代表,它一改早期大像大窟的风格,采用宫殿式建筑结构,分前后二室,正门面南,八棱形的立柱,在门前形成了三个开间。但外观风化严重,已经很难看出当年的面貌。 下一集就让我们进入洞窟,开启一场佛国的音乐会吧!
釉陶眼 看完金佛头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件这次展览中非常重要的展品,请继续往前,右边靠墙有一排展柜,由近到远,请找到第二个展柜的最左边一件展品—不知您有没有看见一件像圆筒冰淇淋一样的东西。对了,它就是釉陶眼。 [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29e0-audiofreehighqps/2E/EB/CMCoOR8D9cggAAIXPgCFSxCn.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这件釉陶眼可不同寻常。我们首先来看它的形状:一个半球体和一个圆锥体的组合,半球体上还涂着一层厚厚的的黑釉。 您可能会说佛像的眼睛怎么会在这儿呢?这是因为在北魏之后的辽金时期,对于石窟的制作有了不同的工艺,特别是眼睛部分,由原来的在石头上雕刻变成了用陶器或其他材料镶嵌而成,让佛像的眼部显得更加立体和传神。 您可以再仔细看看这件展品的侧面,有一块黏合过的痕迹,这就说明这件釉陶眼是从某一尊佛像上脱落下来的。 佛教眼睛五个等级 在佛教中把眼睛分为五个等级:佛眼、法眼、慧眼、天眼和肉眼,有些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常用词汇。比如:不入法眼、慧眼识才、肉眼凡胎等等。 釉陶眼一段传奇经历 这只釉陶眼还有一段传奇经历:1932年有一位叫史克门的美国人来到云冈石窟,用了一块大洋从村民手中购得了这件釉陶眼。后来回到美国,史克门进入了后来非常有名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工作,再后来又当上了这个博物馆的馆长,在1977年退休之后,他联系了在中国的朋友,希望还回这只釉陶眼,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在1985年这只釉陶眼回到了阔别五十多年的家乡大同云冈,也成了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件从云冈流失到海外,又荣归故里的文物。 好了,关于釉陶眼的故事讲完了。从下集开始,我们就正式介绍这次展览的王牌展品----12号窟。
Tilgjengelig overalt
Lytt til Podimo på telefonen, nettbrettet, datamaskinen eller i bilen!
Et univers av underholdning på lyd
Tusenvis av lydbøker og eksklusive podkaster
Ingen annonser
Ikke kast bort tid på å lytte til annonser når du lytter til Podimos innhold.
Prøv gratis i 14 dager
Etter prøveperioden kun 99,00 kr / Måned.Avslutt når som helst.
Eksklusive podkaster
Uten reklame
Gratis podkaster
Lydbøker
20 timer i mån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