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博士

我是女博士

Podkast av 行苇工作室

Tidsbegrenset tilbud

1 Måned for 9 kr

Deretter 99 kr / MånedAvslutt når som helst.

Phone screen with podimo app open surrounded by emojis

Mer enn 1 million lyttere

Du vil elske Podimo, og du er ikke alene

Vurdert til 4,7 stjerner i App Store

Les mer 我是女博士

我是女博士(Ms Dr)是一档女性访谈类播客。节目从2023年9月4日开播,每两周更新一期,每期在周一发布,由上海杭苇教育出品。三位好奇心重的女博士主播红总、海云、黄薇每期将邀请一个女博士来畅谈她的专业发展、人生选择。

Alle episoder

55 Episoder
episode 【56】神经生物学博士:情绪是进化的引擎,也是人格的雕塑家 artwork
【56】神经生物学博士:情绪是进化的引擎,也是人格的雕塑家

去年刚出了续集的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以极具创意的方式将快乐、忧伤、恐惧等情绪人格化,被很多人奉为“神作”。然而,情绪与记忆真的是直接关联的么?以情绪为底色的记忆真的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么?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猫猫狗狗)的大脑里,真的住着几个情绪角色,操纵我们的一举一动吗?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位专门研究情绪的脑科学专家。我们听她聊聊她如何从“疼痛”出发,逐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又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分子基因工程改造、脑电生理结合双光子成像、计算神经科学等交叉学科方法,探索情绪与人格之间的复杂联结。 本期嘉宾 肖晓,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于复旦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被聘为耶鲁大学副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情绪和学习记忆相关疾病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 知识点 疼痛的不同组分(感觉、情绪、认知、社会性) 疼痛并非单一维度体验,而是由多组分构成。感觉成分指疼痛的物理属性,如强度、位置、持续时间,由外周神经和脊髓传入信号决定。情绪成分体现疼痛带来的不快和折磨,例如焦虑、恐惧或抑郁,这一部分常由杏仁核、前扣带皮层参与。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疼痛的注意、解释与预期,受前额叶皮层调控,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并应对疼痛。社会性成分强调疼痛在群体和文化中的表达与意义,如求助、共情或社会支持。综合来看,疼痛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下的复杂体验,各组分交织影响治疗与康复。 生理痛 vs 心理痛 生理痛是由组织损伤、炎症或神经异常等引起的真实躯体疼痛,具有明确的外周和中枢传导通路,如伤口疼痛、慢性神经痛。心理痛则源自情绪创伤、认知评价或社会排斥,没有明显的组织损伤,却能激活与生理痛重叠的大脑区域。二者常相互交织:慢性生理痛易导致焦虑抑郁,而心理痛也可加剧生理痛的体验。 侵入式刺激 vs 非侵入式刺激 侵入式刺激指通过手术或器械直接作用于机体内部的刺激,如电极植入脑区、脊髓电刺激或内窥镜操作。这类方法常用于临床治疗(如顽固性癫痫、帕金森病)或基础神经科学研究。非侵入式刺激则无需进入体内,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超声刺激等。二者在研究疼痛或调节大脑功能时各有优势:侵入式精准、但风险高;非侵入式安全、但效果相对温和。 本能情绪 vs 习得情绪 本能情绪是进化中保留下来的、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喜悦、厌恶,它们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具有生存价值。习得情绪则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习与文化熏陶形成的,如羞耻、内疚、骄傲。前者依赖基因与神经回路的固有机制,后者更依赖语言、社会规范与认知加工。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的情绪体验体系。本能情绪提供基本框架,习得情绪赋予其社会意义。 脑中小人假说 “脑中小人假说”(homunculus hypothesis)是一种早期心智解释模型,设想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小人”负责感知和决策。虽然直观,但这一假说存在无限回归的问题:小人脑中是否还有更小的小人?因此被批评为不科学。然而,“小人”模型在教学和认知心理学中仍具有启发意义,帮助形象化理解大脑功能的分区和加工机制。 祖母神经元假说 “祖母神经元”假说指大脑中存在单个神经元专门编码某一具体对象,如“识别自己祖母的神经元”。这一观点源自对高阶视觉加工的讨论,强调神经元高度选择性。后来研究发现,在人类颞叶确实存在对特定人物或物体高度反应的“概念细胞”,但完全由单一神经元编码是不现实的。现代观点认为,表征是由神经元群体编码完成的,祖母神经元更像一种隐喻,揭示了神经表征的层次性与稀疏性。 Data-driven vs Hypothesis-driven Data-driven研究强调从大量数据出发,借助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寻找规律,再提出解释。例如脑影像大数据或无监督分析。它适合探索未知模式,但可能缺乏明确因果假设。Hypothesis-driven研究则基于理论或先前证据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例如设定“海马参与空间记忆”,设计实验加以证实。两种方法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前者提供发现的广度,后者提供解释的深度。 时间轴 08:01  不同的学科背景都可以去研究大脑 15:20  怎么区别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疼痛会引发哪些情绪? 26:37  《头脑特工队》是神作,但它的专业性到底如何? 30:14  情绪到底有多重要?达尔文有话要说 41:26  人的自我到底是什么东西? 50:12  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小人,那这个小人的脑子里呢? 59:22  想做跨学科研究?那不管你本科是哪个专业,都学一下编程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 米津玄师 《Kick Back》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reedstudio2022@163.com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reedstudio2022@163.com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

12. okt. 2025 - 1 h 7 min
episode 【55】科学技术史博士:夜观天象,玄学和科学的距离有多远 artwork
【55】科学技术史博士:夜观天象,玄学和科学的距离有多远

玄学和科学的距离有多远?古人“夜观天象,但见紫微星微微发亮”时,从事的未尝不是天文活动。而古代科学家设计浑天仪的时候,其目的可能也做占卜之用。我们今天邀请的嘉宾,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方向博士宋神秘老师,研究的就是唐宋时期的天文星占学,且听她来讲讲那些关于“夜观天象”的神秘故事。 本期嘉宾 宋神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方向博士,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唐宋时期中国的天文星占学史,以及古代中国医学、天文与数术的互动研究。 本期知识点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区域文明历史上有关科学技术产生、发展、演变、流动以及科学技术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理学一级学科。在具体研究方向上可分为天文学史、物理学史、医学史、生物学史、纺织史、冶金史、气候史、农史等等,也可以分为科学思想史、科学物质史、科学社会史等领域。它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探讨各区域人类社会在历史上和现当代如何认知、使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 星占学 星占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用天上的星象运行和排布位置预测地上人类事务进程和后果的一种知识技术门类,它在古代世界各文明中都长期存在,是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依照其预测目的划分出很多类别,其中包含军国星占学和生辰星占学两大类,这两种星占学在古代中国都存在。军国星占学是以星象为基础,预测国家政治、战争、朝代更替、农业丰歉等社会事务的一个分支;生辰星占学是以星象为前提,预测普通个人命运吉凶祸福的一个分支。 二十八星宿 中国古代用来测量日、月、五星和恒星位置的一套坐标系统,它们主要围绕赤道分布。这二十八个星宿的宽窄范围不一,与欧洲西方均分为十二个30度区间的黄道十二宫不同,它们组成的一周天的度数并不是360度圆周,而是365.25度左右。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一周天的度数是以回归年长度计算,回归年的数值就是周天的度数数值,因此才符合太阳一天走一度的基本设定。唐代左右黄道十二宫从域外传入中国后,与二十八宿在坐标系统的功能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对应和相互竞争,一方面原本用黄道十二宫计量的度数位置需要转化成相应的二十八宿度数,因为两个坐标系统之间本质的区别,产生了对应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在星占学中,以黄道十二宫坐标还是二十八星宿坐标为基础推算一个人命运的起点,会对这个人的命运推算造成不同的结果。 时间轴 03:26 如果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生,它的本科什么专业的都有 20:09 中国本土关于星象的占卜主要还是军国事务 25:07 在学星占的过程中,我自己是已经很不相信了 36:42 军国星占的目的主要是监督帝王执政 51:30 宋朝以后对于“皇帝行事与天象有关“的观念逐渐变弱 1:01:26 韩愈、文天祥声称自己是摩羯座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 霍斯特《行星组曲 —— 木星》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reedstudio2022@163.com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reedstudio2022@163.com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

29. sep. 2025 - 1 h 10 min
episode 【54】智能机器人博士:从导弹设计到足式机器人,跟她一起上天入地吧 artwork
【54】智能机器人博士:从导弹设计到足式机器人,跟她一起上天入地吧

本月初,全国人民在阅兵仪式上刚刚见识了我国高科技的武器装备,今天我们就邀约了一位和导弹、飞行器有关的女博士。一个女生学习导弹设计是个什么体验?真实触摸到导弹时感受又如何?又是什么促使她从研究上天的转向研究入地的足式机器人?这一天一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欢迎大家跟随这位还在攻读智能机器人博士的Whiskey来一趟上天入地之旅吧。 本期嘉宾 Whiskey,机器人方向博士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的力学可解释动力学模型,聚焦于足式机器人的足底力分析。 本期知识点 足式机器人 足式机器人(LeggedRobot)是一类模仿动物或人类步态移动的机器人,通过多 条腿实现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如动力大腿假肢、机械外骨骼、 多足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等。足式机器人一般包含髋、膝、踝等关节,运动自由度较高,因此具 有地形适应性强、灵活性高的潜在优势,在搜索救援、军事侦测、 医疗康复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直升机的噪声抑制 目前,我国直升机舱内噪声抑制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资料表明:未施加噪声控制措施时,我国某军用轻型直升机在飞行时的噪声水平在100dB以上,某重型直升机座舱噪声水平更是达到了108-122dB。高强度的噪声水平不仅会引起驾乘人员生理与心理损伤等问题,包括视觉损伤、血压波动、烦躁与工作效率低等,还会使机载设备与结构产生疲劳破坏、性能故障等。因此,如何有效抑制直升机舱内噪声水平已成为现代直升机研制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时间轴 08:25 摸到导弹的时候你发现,它就是一些铁皮靠铆钉给缝在一起 18:57 如何为无法降速的飞行器消音? 26:04 模仿人类走路为什么很难? 35:45 我很享受一步步拆解一个工作 41:35 读这个专业我不需要考虑如何与异性相处 47:59 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前面无数女性工作者打下的根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 林俊杰《曹操》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reedstudio2022@163.com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reedstudio2022@163.com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

15. sep. 2025 - 53 min
episode 【53】宗教与文学博士:修仙,中国人的幻想与现实 artwork
【53】宗教与文学博士:修仙,中国人的幻想与现实

宗教、历史、修真、科幻……这是一期信息量爆炸的播客。本期嘉宾、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的倪湛舸教授认为,今天我们熟悉的“宗教”,是一个带有西方殖民主义色彩的概念;“庙堂”和“江湖”这套“双核系统”,才是中国的宗教组织模式。她会与我们畅聊,《凡人修仙传》如何精准隐喻了今天的学术界和职场,《流浪地球》中的MOSS为何是中国式的AI,为什么玄幻小说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科幻作品中那些看似狂野的想象在本质上又是多么传统和中规中矩。 本期嘉宾 倪湛舸,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福德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神学系硕士,芝加哥大学神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Divinity School)宗教与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教授。 时间轴 04:48  想研究英语经典文本,基督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背景 12:53  美国宗教学的发达,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球大移民 21:39  宗教和世俗是不对立的,宗教概念是世俗社会的产物 26:06  和一元神教不同,中国宗教模式是一个“家国”双核系统 33:24  修真小说是内丹现代化的直接后果 43:52  为什么玄幻小说才是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50:12  人工智能,不管是ANI、AGI还是AGI,其叙事和想象都直接和宗教发生关系 59:23  做研究和搞创作不用去平衡,因为它们对我而言互不干扰 01:05:28  每周七天,你要当八天用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 米津玄师 《Kick Back》 【本期主播】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黄薇:历史学博士,一个图书馆员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reedstudio2022@163.com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reedstudio2022@163.com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

01. sep. 2025 - 1 h 12 min
episode 【加】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演讲课程上线啦 artwork
【加】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演讲课程上线啦

2023年12月25日,本节目曾邀请著名演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的杨玲老师来讲述如何“做好人说好话”。该节目至今仍保持本节目开播以来最高收听量。无数听友在节目后敲锣打鼓想请杨老师开坛授课。如今,杨老师终于带着她精心准备了近两年的线上演讲课来了。 杨老师新开播的这套演讲课名为《好好说话,和Judy老师随经典演讲学口才》,近日已在喜马拉雅平台独家上线。听友们可在喜马拉雅平台搜索该节目名,也可搜索主播名“教演讲的Judy老师”,即可收听节目。 喜马拉雅平台还为《我是女博士》的听友准备了十张喜马拉雅月卡。热情的听友们可以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取十位听友赠送喜马拉雅月卡。 另外,本节目主播海云的专题节目“海云讲书《猛女列传》|改变世界的10位女性”也已在喜马拉雅平台持续更新,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 片头曲LadyGaga《Just Dance》 片尾曲李宇春《冬泳》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reedstudio2022@163.com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reedstudio2022@163.com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

29. aug. 2025 - 22 min
Enkelt å finne frem nye favoritter og lett å navigere seg gjennom innholdet i appen
Enkelt å finne frem nye favoritter og lett å navigere seg gjennom innholdet i appen
Liker at det er både Podcaster (godt utvalg) og lydbøker i samme app, pluss at man kan holde Podcaster og lydbøker atskilt i biblioteket.
Bra app. Oversiktlig og ryddig. MYE bra innhold⭐️⭐️⭐️
Phone screen with podimo app open surrounded by emojis

Mer enn 1 million lyttere

Du vil elske Podimo, og du er ikke alene

Vurdert til 4,7 stjerner i App Store

Tidsbegrenset tilbud

1 Måned for 9 kr

Deretter 99 kr / MånedAvslutt når som helst.

Eksklusive podkaster

Uten reklame

Gratis podkaster

Lydbøker

20 timer i måneden

Kom i gang

Bare på Podimo

Populære lydbø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