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語《美好時刻》聖言分享
Podcast von 主言家庭
Nimm diesen Podcast mit

Mehr als 1 Million Hörer*innen
Du wirst Podimo lieben und damit bist du nicht allein
Mit 4,7 Sternen im App Store bewertet
Alle Folgen
1471 Folgen
07.02(三)走近耶穌得治癒 瑪竇福音八28-34 創廿一5,8-20 聆聽聖言 耶穌來到對岸加達辣人的地方,有兩個附魔的人從墳墓裡走出,向他走來; 他們異常兇猛,以致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 他們喊說:「天主子,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時期還沒有到,你就來這裡苦害我們嗎?」 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正在牧放。 魔鬼懇求耶穌說:「你若驅逐我們,就趕我們進入豬群吧!」 耶穌對他們說:「去吧!」魔鬼就出來進入豬內;忽然全群豬從山崖上直衝入海,死在水裡。 放豬的便逃走,來到城裡,把這一切和附魔人的事都報告了。 全城的人就出來會見耶穌,一見了他,就求他離開他們的境界。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有兩個附魔的人向耶穌走來,耶穌沒有拒絕他們。在兩人異常兇猛的外表以下,祂看到兩個身心正在受苦的人。一般人看見他們奇特的外表,會感到害怕恐懼,心生排斥和拒絕,盡量離得遠遠的,福音中也說這條路沒有人敢走。但耶穌的憐憫讓祂願意靠近他們,進一步了解他們「怎麼了」、「可以如何幫助他們脫離痛苦」。也許,即便他們被人嫌惡拒絕,在耶穌身上他們卻能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愛、被拯救的,因此他們主動靠近耶穌尋求治癒。當我遇到困難痛苦時,我是否先主動尋找耶穌?我是否相信不管我的外在狀況如何,我配得耶穌的愛和憐憫?當耶穌拯救這兩個人之後,眾人卻要求祂離開。莫非耶穌所做的事超乎他們的想像和理解,引發他們內心的不安。他們寧願繼續受苦,也不願打破熟悉但不見得舒服的生活現狀,因為耶穌有力的存在。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我們向天主祈求更多的內在自由,想打開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得著豐富喜樂的生命,另一方面又活在自己的慣性中,透過熟悉與掌控來獲得安全感。當我們面對耶穌的邀請,但無法理解或和自己的期待不一樣時,我們是否閃躲或拒絕,讓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凌駕在耶穌或天主之上,因而遠離了內心真正的渴望。面對不理解和不安時,讓我們問耶穌:我的不安在說什麼?並靜靜凝視耶穌,也許耶穌正要賜給你這個恩寵。 品嚐聖言 「有兩個附魔的人從墳墓裡走出,向他走來。」 活出聖言 回想今日或近期的困擾或痛苦,走到耶穌跟前,和祂促膝聊聊這個話題。 全心祈禱 主聖神,求祢加強我的信德,信賴耶穌對我的憐憫與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7.01(二)風浪中的安定 瑪竇福音八23-27 創十九15-29 聆聽聖言 耶穌上了船,他的門徒跟隨著他。 忽然海裡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他們遂前來喚醒他說:「主! 救命啊! 我們要喪亡了。 」 耶穌對他們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就起來叱責風和海,遂大為平靜。 那些人驚訝說:「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竟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釋經小幫手 耶穌上了船,祂的門徒跟隨著祂。忽然海裡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在這裡,我們看到,即使門徒跟隨耶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面臨危險或挑戰。福音中的大風浪象徵著我們不能控制的危險。你能想像門徒在小漁船上被風浪顛簸時的感受嗎?他們竭盡全力不讓船傾覆,卻逐漸感受自己失去了力量。有時,我們在生命中也會遇到接二連三的打擊,如:面對家人的病痛、感情的問題、工作的不順、被別人誤會等。當這些事情接二連三來襲時,我們會透不過氣,開始感到絕望。又或者,同樣一個困難重複在我們生命中重演,讓我們感到氣餒,也對天主產生懷疑,抱怨耶穌聽不到我們的祈禱,看不到我們的需要。我想,船上的門徒一定也一度不解為什麼耶穌在他們驚慌失措時,還能夠安穩的睡著,因而對祂感到不滿。然而,今天不妨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耶穌在大風浪中安穩睡著,豈不是一個平安的訊號嗎?當門徒們在奮力與風浪抗戰時,耶穌一直沒有離開,祂一直都和他們一起待在小船上。天主之子安穩的睡著,仿佛提醒我們,祂是創造天地的天主。巨浪不能難倒耶穌,搖晃的船不過是耶穌的搖籃,只要祂一命令,風浪就會平靜。也許,當耶穌允許風浪打擊我們,是要將我們從自以為是,自足的生活掀翻出來,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有限,自己多麼需要天主,因而會更謙卑踏實的活出信仰。 品嚐聖言 海裡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活出聖言 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要只問天主如何解決問題,也要留意天主如何改變你。 全心祈禱 天主,在困難中請教我尋找祢,在安靜中從祢那裡得到真正的力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6.30(一)憐憫的力量 羅馬教會初期殉道烈士 創世紀十八16-33 瑪八18-22 聆聽聖言 那三人由那裡起身,望著索多瑪前行;亞巴郎送他們,也一同前行。上主說:「我要作的事,豈能瞞著亞巴郎﹖因為他要成為一強大而又興盛的民族,地上所有的民族,都要因他蒙受祝福;何況我揀選了他,是要他訓令自己的子孫和未來的家族,保持上主的正道,實行公義正道,好使上主能實現他對亞巴郎所許的事。」上主於是說:「控告索多瑪和哈摩辣的聲音實在很大,他們的罪惡實在深重!我要下去看看,願意知道:是否他們所行的全如達到我前的呼聲一樣。」三人中有二人轉身向索多瑪走去;亞巴郎卻仍立在上主面前。亞巴郎近前來說:「你真要將義人同惡人一起消滅嗎﹖假如城中有五十個義人,你還要消滅嗎﹖不為其中的那五十個義人,赦免那地方嗎﹖你決不能如此行事,將義人同惡人一併誅滅;將義人如惡人一樣看待,你決不能!審判全地的主,豈能不行公義﹖」上主答說:「假如我在索多瑪城中找出了五十個義人,為了他們我要赦免整個地方。」亞巴郎接著說:「我雖只是塵埃灰土,膽敢再對我主說:假如五十個義人中少了五個怎樣﹖你就為了少五個而毀滅全城嗎﹖」他答說:「假如我在那裡找到四十五個,我不毀滅。」亞巴郎再向他進言說:「假如在那裡找到四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四十個我也不做這事。」亞巴郎說:「求我主且勿動怒,容我再進一言:假如在那裡找到三十個怎樣﹖」他答說:「假如在那裡我找到三十個,我也不做這事。」亞巴郎說:「我再放膽對我主進一言:假如在那裡找到二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二十個,我也不毀滅。」亞巴郎求:「求我主且勿動怒,容我最後一次進言:假如在那裡找到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十個我也不毀滅。」上主向亞巴郎說完話就走了;亞巴郎也回家去了。 釋經小幫手 今天的福音呈現天主憐憫的本質,即便索多瑪的罪惡深重,不得不懲罰他們,最後因著亞巴郎不放棄的祈求,而為索多瑪留了命脈。這事的發生源自於亞巴郎的憐憫之心,索多瑪犯罪是事實,但亞巴郎看重的是,即便再大的罪惡,仍然存在著義人和善念,都有悔改的可能。這事的成就也來自於亞巴郎的勇氣,持續的向天主祈求。這勇氣基於他對天主的憐憫的認識與相信,堅定地為義人爭取,討價還價。他的憐憫映照了天主的憐憫,而產生改變的力量。亞巴郎也很懂天主的心,知道天主要懲罰祂所愛的人其實是痛苦的,理解祂的心是柔軟、無限寬仁的,因此一而再、再而三鼓起勇氣表達他的祈求。亞巴郎看著索多瑪的罪惡可能感到痛心、生氣、無奈,看著他們即將遭受的懲罰,也為他們著急、憂慮。但是他沒有被無力感困住,轉而堅定地為他們向天主祈求憐憫和寬恕。你自己或你身邊的人是否有犯錯或走偏了路,而讓你感到難過、生氣或憂慮呢?期待自己或對方悔改但又覺得無能為力呢?你多認識天主的憐憫?你願意給自己或他人多一些憐憫嗎?你願意嘗試像亞巴郎一樣勇敢、不放棄地為自己或他人向天主祈求憐憫與寬恕嗎?亞巴郎求完之後,便安心地回家了。他明白自己的力量有限,做了他能做的最好的努力,便全然交託給天主。你的憐憫同樣也會映照出天主的憐憫,而產生轉化與改變的力量。 品嚐聖言 「我雖只是塵埃灰土,膽敢再對我主說」 活出聖言 浸泡在主的愛和憐憫中,讓自己更有勇氣對天主袒露自己,並為他人的過犯祈求。 全心祈禱 慈愛的天主,求祢賜給我祢的憐憫,好讓我對自己和他人有更多的憐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6.29(日)教會的合一 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瑪竇福音十六13-19 宗十二1-11;弟後四6-8,17-18 聆聽聖言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 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 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主。」 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釋經小幫手 今天普世教會慶祝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的慶日。教宗方濟各說:「羅馬教會建立於這兩位宗徒──伯鐸及保祿的信德。從古時,他們二位被視為教會的支柱和閃耀在信徒心中的亮光……伯鐸的誠心以及對耶穌不動搖的信德,保祿偉大、四海為家的心;他們能促使我們為快樂、忠於福音,勇於走出自己的基督徒。」伯鐸及保祿如今是信仰的芳表,但他們確實是很不一樣的人: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漁夫、另一位是教育程度優秀的法利賽人;一個跟隨耶穌三年之久,另外一位卻從未見到耶穌。這麼不一樣的人,主耶穌卻召喚他們成為教會的支柱,用其優點和缺點照亮、指引我們走向耶穌。這就是大公教會,英文為Catholic Church,《信經》中之聖而公教會(拉丁文的sancta ecclesia catholica)。來自不同背景、文化、年齡層、教育程度、社會等級的人每週都一起在彌撒中感恩天主,宣認是主揀選了我們而並非我們選了祂,宣信我們都因聖洗而成了天主的子女,因被愛而成為一體。當我們慶祝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的慶日,我們也在慶祝多元中的合一。今天,在教會內的弟兄姊妹有時候仍然會因為意見不同而起衝突。這時,就讓我們記得聖伯鐸和聖保祿也曾爭吵過(參迦二11-13),但他們也願意一起聆聽聖神,被聖神帶領,而不是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造成教會的分裂。 品嚐聖言 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活出聖言 若你在教會和某位弟兄姐妹有了隔閡,請為對方祈禱,並謙卑的尋求和好的機會。 全心祈禱 聖伯鐸及聖保祿,請為我們的教會祈禱,讓教會的合一帶來世界和平的希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06.28(六)我要長大 聖母無玷聖心 聖宜仁主教殉道 路加福音二41-51 依六一9-11 聆聽聖言 祂的父母每年逾越節往耶路撒冷去。 祂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 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並未發覺。 他們只以為祂在同行的人中間,遂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祂。 既找不著,便折回耶路撒冷找祂。 過了三天,才在聖殿裡找到了祂。祂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 凡聽見祂的人,對祂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 他們一看見祂,便大為驚異,祂的母親就向祂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 但是,他們不明白祂對他們所說的話。 祂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祂的母親把一切默存在心中。 釋經小幫手 十二歲時的你是個叛逆小子嗎?和家人相處的關係如何呢?做了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有問過自己是誰?想過將來要做什麼事嗎?耶穌每年逾越節都跟著若瑟和瑪利亞到耶路撒冷,在十二歲這一年,為什麼祂不告訴父母,決定單獨留在聖殿、坐在經師中呢?也許,祂很渴望在天父的家中多待一下,想聽聽別人詮釋的經文和自己理解的有什麼不同;也許,祂猜想細心照顧自己的父母絶不會答應讓祂單獨留下來,為避免爭執,只好選擇隱暪;或許,祂想清楚表達自己是誰,來到世上有獨特的使命。以成人的思維,這些都不是讓父母掛心三天,奔波尋找的好理由,但為耶穌,承行天主的旨意勝於一切。在焦急的聖母與耶穌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張力:「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我們在家庭中與孩子、配偶、雙親間,在團體中與朋友、工作伙伴、主管間,是否也有過類似的交鋒?我們訴說自己奔走勞苦,心神擔憂,期待對方能同理並道歉,但卻被無情地回應:是我們不知道他的需求;我們想要擁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想有更多自主權,別人卻嘮嘮叨叨地。今天,聖母把一切默存在心中。耶穌放下天主子的身段跟著父母回納匝肋,教我們在張力中,除了言詞激辯和冷戰,可以選擇更好的~順服天主安排。 品嚐聖言 「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 活出聖言 在人際互動張力中,退一步理解自己的訴求和他人的需求。 全心祈禱 聖神,請賜給我智慧與勇氣,分辨並承行天父的旨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